close

這是前陣子去中部玩的時候的行程之一,拖了好久沒寫完(汗
上午在勝興車站吃完午餐之後就直奔彰化,第一站便是古色古香的龍山寺。

映入眼簾的是寬廣的廟口廣場,第一眼我就立刻喜歡上這個地方。
古色古香的建築、平整寬敞的石板地、一大片的藍天、旁邊賣青草茶的歐吉桑;
讓這個地方充滿了古城特有的氣質。



廟門。
完全的木造,據解說員說是完全不靠任何一根釘子的古老工法。


正字標記。



正殿前的戲台。
那時剛好有社區的樂團在練習,而他們練習的可是傳統樂器喔!
戲台由於他的建築結構所致,迴音效果非常的好。
而它的屋頂內部有個華麗的藻井,而且每根樑上都有精美的畫作。
戲台似乎是這種古廟宇的建築格局中才會有的,
在我的印象中,連台北的行天宮和萬華龍山寺好像也沒有戲台子。


︾戲台內部的藻井



︾藻井中的龍咬著一個東西,不知道是什麼。



︾戲台的屋簷下有個人偶,解說員說這就是力士,是專門扛屋頂的,有的地方可以看到是大象在扛屋頂。
其實有一說扛屋頂的力士是曾經占領過台灣的荷蘭人,但是並未經過考據就是了。


︾扛屋頂的大象



正殿。
正殿的支柱很特殊,他並沒有插入地面,只是頂著地面撐著屋頂而已。
據說是為了避免在地震中受損的設計,其實在支柱的底部都可以看到位移的痕跡。



正殿內部一景。



正殿後方。



後殿。
後殿因為在日治時代的一把火而燒毀,重建之後則變成日式風格。
後殿前方的井有則故事,傳說在後殿正前方最大的那口井本來是一棵樹,是某位高人所栽。
高人當時曾說不論如何都不可以動這棵樹,不然會招致大禍。
而在日治時,龍山寺成為許多抗日志士的聚集場所,因此被日本政府盯上,
有次在圍捕志士們的行動時,日軍包圍了龍山寺,
被困在內部多日的志士們,為了解決飲水問題因此把樹給砍了,在原地掘了一口井。
但沒想到沒過多久,日軍就突襲攻堅,寺內的志士們防禦不及,只好往寺廟後方逃竄。
可是當年寺廟後方是一個大水塘,水深不淺,因此許多不諳水性的人救溺斃在水塘中。


鹿港八景之一的古鐘。
這口古鐘據說當年的鐘聲極其宏亮。
是由鹿港的船行與商行共同捐獻,由大陸寧波買回來的,原本是掛在正殿。
不過現在是放在旁邊的側廊展示。



從鐘身上可以看到此鐘是在咸豐九年鑄造,由鹿港各個「郊」出的錢。(即清代時台灣的商業行會組織)
至今依然清晰可見,如「廈郊」、「布郊」、「染郊」......等等。 有興趣的可以查看「鹿港八郊
解說員有說一個關於這個鐘的故事,說地方上流傳著,當年日本皇太子來台灣時,經過鹿港時有來龍山寺。
看到了這口古鐘後相當喜愛,便決定要帶回日本。
但是這口鐘可是對鹿港相當重要的,於是在地方上有力人士極力奔走之後,終於在基隆港把這口鐘給追了回來。


不過我後來查過裕仁皇太子來台灣的行程,12天之中並沒有拜訪彰化的行程,所以這大概只是當地流傳的故事而已。

太子的行程如下:(轉自http://www.wretch.cc/blog/barefoot/5410295)
大正12年(1923年)4月12日,搭乘專艦金剛號巡洋艦從東京出發,航行四天,16日早上10點駛入基隆港,下午專車抵達台北城,先至總督府。
17日,皇太子抵台第二天一大早即從總督官邸出發,車隊經敕使道(今中山北路)、明治橋(中山橋),抵台灣神社進行參拜活動。

18日,參觀各種設施、展覽會、學校等等。
19-23日,從台北車站搭乘火車南下,展開為期五天的中南部之旅。
19日,視察新竹、台中。
20日,視察嘉義、台南。
21日,參觀安平、高雄。
22日,前往屏東遊覽。
23日,從由高雄港啟程往澎湖,再從馬公港出發由海路直接回台北。
24 - 26日,在台北參觀博物館、運動會、溫泉遊覽等等(遊草山、北投)。
27日,從基隆港離台,返回日本。

廟門上的門神。
這可都是手繪的無價之寶呀!



其實我喜歡這座廟宇的原因在於他的古樸質感,一走進去彷彿就走過時光隧道回到清朝時的台灣。
雖然這座廟宇已是四處斑駁,許多顏色都已經褪掉了。
但這樣反而更能強而有力的訴說它的歷史,很感謝維修小組忠於原味的保護手法。
比起其他修葺得「煥然一新」的古蹟,我還是比較喜歡這樣原汁原味的感覺。



前往下一站天后宮時經過的城隍廟,同樣也是建於清代的古蹟。



天后宮。
進去天后宮之前必須穿過長長的一條市集,非常熱鬧。
賣的東西也很有趣,古老的、現代的都有,其中還有一種我沒看過的炸蝦子小吃,很有趣。
天后宮和剛剛的龍山寺明顯不同,天后宮這裡人來人往。
與龍山寺寧靜的氣氛相當不同。





天后宮的建築跟龍山寺相比感覺比較現代。


好棒的燈籠!!


出巡時的牌子。


正殿後方的水池。



正殿後方的牆上畫有大陸湄洲天后宮的全景圖。



乾隆敕建天后宮。
這和剛剛的天后宮是不同的兩座廟。
這間雖然規模較小,但他有皇家敕建的官方背景。
舊時廟前有「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碑,由此可見此廟的地位。
不過後來石碑不見了,現在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無言的仿冒品......


石碑。



參觀完三座古廟之後,就去逛逛鹿港老街了。
鹿港老街令我驚訝的是它保存的完整性。
除了建築本身的狀況良好之外,裡頭是實際還有人居住的。


木屐店門外的巨大木屐。


熙來攘往的老街。





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





由這棟建築的精緻度可以知道這是互大戶人家,而且還是戶書香世家。
在他的大門邊上的牆有一口半露在外的井,
意思就是除了自己使用之外,也分享給街坊鄰居。


後來在路上看到的泉郊會館,沒想到現在竟然還在耶!!



鹿港鎮雖然很小,但是它卻有很深厚的文化。路上隨處都可以看見古蹟,每個地方的背後它有它自己的故事;
在鹿港的路上走著,他往日繁榮商港的形象也慢慢具體的在腦中成型。
以往只在課本上讀過鹿港,在圖片裡看過鹿港。如今親自走在鹿港的街上,才感受到鹿港魅力的強大。
因為我行程安排的關係,這次沒有把鹿港完整的走完。
下次有時間時,應該要安排一整天的時間專門來探訪鹿港,這樣才能完整的體驗鹿港文化。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ilhelm 的頭像
Wilhelm

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Wilhel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