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份金瓜石過去產金榮景的歷史相信是大家所熟知的(其實也有產銅),
現在也以這個文化背景來做為觀光旅遊的賣點,例如黃金博物園區。
如果你是走海線進去黃金博物園區的話,相信你在路口一定會看到一座依山而建、宏偉巨大的廢棄建築。
它就是俗稱十三層遺址的前台金公司選礦場。
十三層位置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交通方式可參考http://emmm.tw/L3_content.php?L3_id=32974
前台金公司(日據時代稱「台灣鋼鐵礦務局」、光復後稱「台灣金屬礦業公司」)的選礦場建於1933年,為當時亞洲第一大選礦場,廠房設計時依照煉製金銅的程序,由高而低層層設立,依山而建總共有13層。
包括有碎礦工廠、磨礦場、氰化工廠及浮選工廠......等,可見為何它的規模如此龐大。
而且場內全部採機械化作業,在當年屬於相當高精密的水準。
下圖為停車場旁邊的路口;可以看到廠房的佔地相當大,除了左方斑駁的建築外,右方白色建築群也是。
整個建築群從山上一路延伸到平地,甚至有人稱他為台灣的龐貝城。
從停車場旁邊的廢棄廠房向上望去。
停車場的空間相當寬廣,停下幾十輛遊覽車都不成問題。由於旁邊就緊臨著廢棄的廠房,不知道停車場原先是否也為選礦場舊址的一部分?
補充:
關於停車場這塊地,在Mobile 01上的franz10123版友提到,這裡應該是以前深澳線的鐵路站場。
濱海公路快到水湳洞附近時,靠山壁側有個廢棄隧道,便是「深澳線」的遺蹟之一。
深澳線的終點是濂洞,有條「金屬公司線」分支。如果當初不拆的,,可以一路由瑞芳坐到濂洞,再在經由十三層旁邊的「無極索道」(舊稱"endless”)一路進到本山五坑附近,就是現在的黃金博物園區。
下面這張十三層仍在運作中的照片,由Mr. Lawrence E. Cox攝於1968年,距今已有40年,十三層的變化,令人不勝唏噓。
本圖引用自「雨行觀的舊日鐵道照片」,感謝「街貓的鐵道網站」站長 蘇 奕肇先生授權使用。
離開停車場後,沿著指標上山。途中會看見一處岔路,右方往黃金瀑布。往左的話,就是通往選礦場頂層及廢煙道區的道路。在途中就會先經過三條碩大的排煙管。 排煙管的管徑達2公尺,可以輕鬆容納2~3人行走。
不過因為長年高溫排放廢煙,管內有有毒物質「砷」的殘留,所以千萬不要鑽進去。
其實往左看就可以看到舊廠區。舊廠區非常廣大,不過出入口都已經封閉,無法進入。
而且因為長久以來無人管理,整個環境相當雜亂荒涼,甚為可惜。
如果能妥善規劃的話,開闢成一個古蹟園區,除了可以妥善保存建築物,也可以促進當地的觀光。
況且不論腹地和園區大小、可供遊覽的深度,我覺得都比現在的黃金博物園區要好上太多。
希望台北縣政府能有一個完善的計畫來保存這個無價的文化資產。
順著路走不到一分鐘就會到達選礦場的最頂層。
其實圖中這棟建築的屋頂還有蓄水池,但上去的樓梯已經被封起來了。
現在只能從舊有的照片或衛星圖中看到。
它的下方有一排鏽蝕嚴重的傳輸帶,可能這裡過去只是負責傳送和收集的功用。
廠頂的另一邊,可以看到送礦的坑道。入口雖然沒有封起來,但是右邊有牌子寫著危險勿入。
不過如果體內有探險因子的人,應該多少都會想進去一探究竟吧XD?(不過我不敢......)
由頂層向下望。可以看到下方只剩牆壁的廠房,還有顏色分明的陰陽海,以及左方的基隆嶼。
拍照當天天氣非常好,我還是第一次這樣清楚看到雲在海面上的倒影。
其實沿著路上來就可以到達整座廠房的最頂端,風景已經很漂亮了。但是仍有許多的人貪圖美景爬上去下圖右方的屋頂上。
在這裡向大家自首……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以為這樣做是被允許的,傻傻的學人家爬上去。
後來才發現上面相當危險,斑駁脆弱的屋頂的向海面是沒有任何的圍牆的。加上上面都是碎石與雜草,如果一不注意就是直接摔下去,這裡可是幾十層樓的高度啊。
所以站在保護古蹟文化資產和維護人身安全的立場其實很不希望大家這樣做。 (雖然我已經做了最壞的示範,對不起Orzz)
畢竟算是比較冷門的地點,沒有什麼專人在維護,在建築物年久失修,無人管理的情況下。沒有人知道這些建築的狀態到底如何,萬一爬上去發生不測或損傷古蹟,豈不是兩敗俱傷?
所以在這裡呼籲大家到了那邊時,千萬不要攀爬建築物,以保護古蹟跟人身安全。
廢煙道區
廢煙道區是指長仁三坑的三條巨大廢煙道所組成的區域。廢排煙道區當初設立原因是為了當地居民的健康著想,將煉銅廠的廢煙引至兩公里之外的山谷排放,造就了號稱世界上最長排煙管的工程傑作。真的要親身來到現場,才能感覺廢煙道的氣勢磅礡,彷彿就是山脈的巨大血管。
下圖是直接照自當地的解說牌。
下方一系列的圖中可以看到廢煙道從右下方本山六坑產業道路開始(其實起點在更下方),一路延伸到左方的山頭上,山頂廢煙道的最終端設有廢煙處理站,將處理過的廢煙排入山谷中。其中一號煙道還穿過了一小端山頭。
全景圖(一) 點此看大圖
全景圖(二) 點此看大圖
其實根據資料和過去登山客的觀察發現,其實廢煙道的施工品質是相當好的,會有破裂口是因為後來地質走位、颱風等自然因素,及後來當地居民為了通行方便而鑿穿的人為因素所造成。要不然在當時這些廢煙道都是有專人維護,現在也可以看到廢煙管的一些區段旁有維修通道。
有些人在安排九份的行程常常感到很尷尬,排半天的話似乎太短不能玩得盡興。但排一天的話似乎又沒有足夠的東西可以看。所以十三層選礦場和廢煙道區提供了你除了九份老街和黃金博物館以外的選擇。這裡可是原汁原味未經改變的保存了當年的東西下來。其實這個地方,不只選礦場和廢煙道,還有許多以前的舊坑道、爬坡索道等,還有太多地方可以探索,每次我結束在這裡的旅程回到家之後,又會發現許多更有趣而我之前沒注意到的事物,讓我又一次次的不斷回到這裡來。說真的,金九地區的繁華歷史和礦業風華哪是幾次的造訪就可以了解透徹的。
但是令我有點憂心的是,這裡有許多古蹟,隨著時間的洪流,在沒有專人的維護下爬滿青苔長滿野草,慢慢傾頹消失當中。這真的是在扼腕不過的事了。
我一直覺得十三層選礦場沒有被好好的維護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加上他又位處海邊,海風的侵蝕加上各種天災,實在不知道它還能在這裡屹立多久。
十三層選礦場在九份金瓜石的過去絕對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也是這裡過去的歷史和文化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從風光到衰敗,從日本時期到民國時期,十三層選礦場不就是金九地區的縮影嗎?
當我看到許多舊的坑道已經逐漸被遺忘以致狀態很差,許多舊建築已經傾倒或遭到拆除改建,我就很擔心十三層選礦場的未來。看到逐漸商業化而就快失去老街淳樸氣質的九份,這裡難道還不是我們應該盡快展開修復維護並努力保存的文化瑰寶嗎?
實在不知道該怎樣做才能喚起政府對這塊寶藏的重視。
本篇文章照片的地理位置分佈(可點選):
檢視較大的地圖